離開雲山水後,
我們前往下一個景點"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",
這個景點久聞大名,
一直沒機會前往參觀,
這次無論如何都要前往
林田山林場開發於日據時代,其管理單位歷經日據時代的「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」與「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林田山砍伐事業所」,
到台灣光復後的「台灣紙業公司」與「台灣中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」及隸屬林務局之「林田山林場」、「林田山工作站」、「萬榮工作站」
,民國90年12月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屬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之「萬榮工作站」。
「林田山林場」是一孑然獨立的小山城,行政區屬花蓮縣鳳林鎮所轄。
日據時期,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,「台灣興業株式會社」造紙原料供應不足,於是選擇東台灣林田山事業區的鐵杉及雲杉為造紙材料,
並以此為基地開始伐木。林田山又稱「森坂」,日語發音為「摩里沙卡」,意思是密佈森林的山坡。
林場員工對於位在萬里溪旁的伐木基地,習慣上稱為「林場」或「摩里沙卡」。
光復後「森坂」改稱為「森榮」,因此「林田山」、「林場」、「摩里沙卡」、「林田山林場」、「森榮」這些說法都是指同一地方。
日據時期林田山的鐵路已築有萬森、溫泉、大觀等線,之後高嶺線再延伸為七點多公里長,總長超過二十四公里。
民國五十年於高登再向北築高登線鐵路,長為三十四公里,於民國六十年四月完成。因此林田山的運材鐵路總長近六十公里。
民國七十二年總長約四十七公里的林田山運材林道完工通車,運材完全改以大卡車為主,森林鐵道、索道也因此告別了揮灑的舞台而走入了歷史。
林田山的伐木聲已遠去,昔日的繁榮景象,只有深藏在曾落腳在此地的人們心中。
因此,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於民國九十年起將林場規畫為「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」,
有計畫的將林場歷史保存下來,經過多年的努力,儼然成為台灣林業博物館。
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導覽圖
文化園區入口處
原子炭工廠舊址
原子炭工廠內部
園區內有許多日據時代遺留的建築
小妹的兩個小鬼頭也很開心爬上火車頭
老式火車展示
展示館展示一些古老用具
舊式打火工具
舊式伐木的機具1
舊式伐木的機具2
舊式伐木的機具3
舊式的打火機具
園區內巨大的樹
木雕館
交通資訊
北上路線:由台東市接9號省道北上,於萬榮轉入16號道,再依指標前進即可抵達。
南下路線:花蓮市接9號省道南下,於萬榮轉入16號道,再依指標前進即可抵達。
公車路線:由花蓮火車站前搭花蓮客運往光復、瑞穗、玉里的班車,於萬榮站下車,再步行即可抵達。
林田山林場森林鐵路暨索道圖
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參觀訊息
一、開放時間:09:00~17:00(展示館、場長館中午12時~13時休館),除夕及每週一固定休館。
二、園區電話:03-8752100,分機-辦公室服務台15、展示館24、中山堂26。
三、導覽服務:
(一)假日:國家森林志工等現場人員駐館解說。
(二)平日:受理學校、機關等20人以上,80人以下團體導覽申請,請於出發日前15天由網站『台灣山林悠遊網-國家森林志工的家』
或傳真申請(請逕自於本處網站下載「為民服務-表單下載-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及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線上解說申請表」後填妥回傳)。
四、服務中心提供簡易餐飲及不定期藝文展覽,電話03-8752378。
五、注意事項:
(一)參觀展覽時請勿大聲喧嘩。
(二)請勿攜帶寵物、危險物品、食物、飲料及雨傘進入園區各館。
(三)園區各館禁菸、嚼食口香糖及檳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