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3
JR博多駅→JR熊本駅→北岡神社→水前寺公園駅→水前寺成趣園→出水神社→水道町駅→
手取天滿宮→山崎菅原神社→花畑町駅→桜の馬場城彩苑→ 熊本城→加藤神社→旧細川刑部邸→
護国神社→酷MA萌廣場→上下通商店街→紅蘭亭→JR博多駅
離開山崎菅原神社這個地方後,
繼續朝著今日熊本的重點景點前進,
這座熊本城不出預料,
吸引著日本國內的學生畢業旅行必到的景點,
國際級的景點拍個照都要等很久,
走在城裡真的感觸很深,
日本人對於戰國的名城真的保存得很棒,
這是人類的歷史資產阿,
一週後熊本大地震,
熊本城也受到重創,
依照日本人的修復能力,
相信熊本城完全修復好的日子指日可待,
天祐熊本!!
熊本城位於日本熊本縣熊本市中央區,日本三大名城之一。
前身是室町時代阿蘇家的隈本城加以改建而成,安土桃山時代豐臣政權入主肥後國後,此城即當地藩主的官邸,面積達九十八萬平方公尺。
熊本城另一名稱為銀杏城,由於當加藤清正建造此城時,已經考慮到萬一發生圍城戰時,城內需要有食物供應,因此便廣植銀杏,
甚至連城內地席的材質,都是利用芋艿的莖曬乾做成的,可以作為圍城戰時的戰備存糧。
1933年熊本城跡列為日本指定史跡。
1955年列為日本的特定史跡。
1960年慶祝熊本城350周年,熊本市籌得1億8000萬日圓重建包括大小天守、平櫓等。城內公園亦開始收費。而大天守內部為博物館。
2007年建城400周年紀念,再將部份建築還原。
2016年4月16日01時25分,熊本縣發生規模芮氏7.3級的地震,造成多處城牆石垣及屋瓦崩落。
[節錄至維基百科]
加藤清正像,當天太多日本高中學生妹跟他拍照,浪費不少時間在這裡等待
加藤清正(1562年7月25日-1611年8月2日,即永祿5年6月24日—慶長16年6月24日)
是安土桃山時代、江戶時代武將和大名,幼名虎之助,是初代熊本藩主。異名鬼加藤、地震加藤。
加藤清正以築城名家為世人所知,曾參與建築的包括熊本城、蔚山倭城、江戶城、名古屋城等等。並曾在領地內傾力進行治水工作。
關原戰時他雖然站在東軍一方,但至死都對豐臣家忠誠,竭力希望能保住豐臣家。
因為其忠義(德川家康在他死後才敢發動對豐臣的戰爭)和在朝鮮的武勛,至今他仍在日本倍受景仰。
行幸橋,日語的"行幸"是指天皇親自外出視察,想必這是當初天皇走過的橋
長塀
城采苑,販售一些熊本當地特產
Kumamon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蹤影
熊本城的吉祥物
西大手門
不擅長爬山的朋友,可以在城采苑搭乘免費接駁車,就可以直接到熊本城售票口囉
通往天守閣途中的石垣
加藤清正的築城功力是日本第一
本丸大小天守,城下方是加藤清正著名"武者返"的石垣
清正特別擅於建造石垣。
熊本城的石垣大多修建成「武者返」的形狀,起初坡度較平緩,到上部則近乎垂直。
城池採用蔚山倭城時的技術。
防守集中在南方,以應付假想敵薩摩藩的入侵。
在熊本市役所外的石垣,更為日本最長的。
城中的石垣
大小天守,保存很好的日本歷史名城
天守閣入口,0416熊本地震部分震垮
黑色的名城外觀
天守閣入口,門口左側為細川九曜紋,右側為加藤家蛇の目家紋
熊本城一口城主的芳名錄,可以參考熊本城官方網站
日本名城常有的"鯱"
從天守閣往本丸底下看去
不開門
"武者返"又出現了
首掛石
傳說這塊凹字形的大石頭是建熊本城之時,由幾個男人一起合力搬也搬不動,
當時卻有一位名為"橫手五郎"的怪力男掛在脖子上走了兩公里路程從花崗山搬運過來。
天草地區內亂時,城主加藤清正殺死了五郎的父親,五郎為了復仇,假扮成石工,混進城內加入築城施工伺機打算暗殺加藤清正。
後來風聲走漏五郎被換到挖掘水井崗位,並利用五郎挖掘水井時,從上面投入大石要把他活埋,
不過五郎毫不費力不斷地接住石頭並置於腳下做為立足處,不斷的往上昇,之後眾家臣命人拋進大量細沙,才把五郎活活埋死。
這塊花崗岩,被稱為「首掛石」,重1.8噸。
據說此後持續發生鬼魂作祟的情形,後來就在橫手村建造祠堂供奉五郎為橫手大明神。
宇土櫓
建築物以黑色作為外觀,天守以外的櫓、門的屋頂少見彎曲,大多數為直線。
多重櫓全為望樓型,當中以宇土櫓最高,甚至被稱為「第三座天守」。
西南戰爭回顧之碑
西大手門
薬研堀
御駐蹕,想必這是日本天皇曾經到訪的地方